占领其他文明的城市后如何有效发展是一个关键问题。首先需要确保城市的稳定,关注忠诚度的问题。被占领的城市初始忠诚度较低,容易引发叛乱或转变为自由城市。可以通过驻扎军事单位、建造驻军建筑或政策卡提升忠诚度。邻近己方城市也能提供忠诚度压力,因此合理规划城市布局有助于维持控制。若忠诚度持续低迷,城市最终会脱离控制甚至回归原文明。
被攻占的城市通常遭受严重破坏,人口减少且区域受损。立即建造或修复粮仓、水磨等粮食建筑以稳定人口,随后补充生产类建筑如工坊。注意住房和宜居度问题,避免人口增长停滞。若城市位置战略价值高但发展潜力有限,可侧重军事设施建设作为前线基地。资源型城市则应尽快修复相关区域以恢复资源产出。
经济发展是占领城市长期稳定的基础。被占领城市初始生产力低下,需通过贸易路线连接己方核心城市加速资源流通。建造商业中心或港口提升金币收入,市场或灯塔等建筑能进一步强化经济。若原文明特色区域与己方战略不符,可拆除重建但需权衡成本。合理利用总督也能快速提升城市效能,如金融家提升金币产出或工程师加速生产。
被占领城市保留原文明的科技树、旅游业绩和文化特性,需建造剧院广场等文化设施加速文化融合。通过考古学家发掘文物或招募伟人可快速提升文化影响力。宗教方面,若己方创立宗教需派遣传教士转化城市信仰以获得额外忠诚度和加成。长期来看,文化融合能减少外交惩罚并防止其他文明煽动叛乱。
边境被占领城市需持续加强防御工事,城墙和防空设施是必要建设。保持适当驻军既能震慑外敌也能镇压内部动荡。科技研发应侧重与防御相关的技术,如远程攻击或视野提升。与周边文明签订互不侵犯条约可暂时降低军事压力,但需警惕对方突然宣战。海军城市要特别注意港口防御和制海权控制。
后期发展阶段需将占领城市纳入整体战略。根据胜利条件调整发展方向,科技胜利城市侧重研究设施,文化胜利城市加强旅游业绩。通过政策卡系统性地提升特定类型城市产出,如军事政策强化前线城市生产力。世界议会提案中关于城市发展的条款需积极参与投票。最终实现从军事占领到全面整合的转变,使这些城市成为帝国发展的有效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