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逊作为率土之滨中吴国核心谋略输出武将,兵种选择直接影响其战场表现。大营陆逊通常以长枪兵或重步兵为主,两者各有侧重,需根据队伍定位和战法搭配灵活调整。长枪兵提供8%全伤害加成并逆转兵种克制,适合追求爆发的输出型配置;重步兵则降低12%主动战法伤害,增强生存能力,更适合需要稳定性的阵容。
兵种特性方面,长枪兵优先选择列阵和近战。列阵提升10%主动战法伤害,契合陆逊自带战法火势风威的爆发机制;近战从第四回合起对弓兵伤害提高22%,针对性强化后期输出。若选择重步兵,则推荐固阵和守备,前者减少30%步兵伤害,后者作为防守方时降低16%全伤害,显著提升抗压能力。需注意文韬特性虽能增加策略伤害,但易被不攻、众谋不懈等战法覆盖,实际收益有限。
携带十面埋伏、不攻等主动战法的陆逊,长枪兵列阵特性可最大化伤害收益;若队伍依赖始计、浑水摸鱼等防御体系,重步兵的减伤效果更能保障生存。火势风威的燃烧状态与焰焚箕轸、极火佐攻存在冲突,需避免重复携带同类战法。
面对骑兵为主的队伍时,长枪兵的克制逆转效果更具优势;若敌方多为主动战法型弓兵(如群贾诩、诸葛亮),重步兵的减伤特性更能有效应对。士气系统对高发动率战法的增益,也间接影响长枪兵的爆发潜力。长枪兵适合追求速攻的爆发流,重步兵则适配持久战体系,两者并无绝对优劣,关键在于与整体战术的协同性。